亚洲18 成人网页,岛国绿色高清av网站,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,色色拉Av

歡迎來到BioSense網站!

熱線:021-66110810, 56056830, 66110819

手機:13564362870

納米銀的制備方法及對小麥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響(一)

采用化學還原法制備納米銀,以小麥赤霉病菌為受試菌株,研究納米銀對小麥赤霉病菌抗菌活性、對細胞內3種保護酶:超氧化物歧化酶 (SOD)、過氧化物酶 (POD)、過氧化氫酶 (CAT) 活性和對細胞滲透調節物質:丙二醛 (MDA)、可溶性蛋白、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。結果表明:納米銀能顯著抑制小麥赤霉病菌的生長,抑制作用隨著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大,10μg/mL的納米銀對病原菌的抑制率達90%以上,有效中濃度 (50) 為0.59 μg/mL。隨著納米銀處理時間 (2、4、6、8和10 h) 的增長,3種酶的活性均出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。SOD、POD和CAT均在4 h出現最高值,10 h降至最低。納米銀使得菌體內丙二醛含量增加,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。納米銀破壞了病原真菌體內細胞的完整性,這可能是納米銀抑制病原菌生長的機理之一。


小麥赤霉病,是由禾谷鐮孢菌引起的病害,主要發生在亞洲地區,是小麥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。小麥感染赤霉病后,會產生單端孢霉烯真菌毒素,從而導致小麥減產以及品質下降,不適合人類和動物的食用。中國作為世界小麥生產大國,小麥赤霉病發生頻率非常高,受小麥赤霉病的影響也很大。納米銀是一種無機抗菌材料,有研究表明,納米銀對細菌、真菌及支原體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,對某些病毒和原生動物也具有很強的殺傷力,同時不產生耐藥性,可以作為一種長效且安全性高的抑菌劑。Mishra和Singh研究了納米銀對小麥根腐病菌的抗真菌活性,結果表明納米銀能顯著抑制的菌絲生長。0.05 mg/mL的納米銀能明顯抑制菌絲生長,0.1 mg/mL的納米銀能完全抑制病原體。Muthuramalingam等研究了膽汁鹽修飾的納米銀對炭疽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。此外,納米銀還能夠抑制黃瓜和南瓜白粉病 菌、番茄丁香假單胞菌、草莓灰霉病菌、黑曲霉、溫特曲霉等病原菌。盡管大量的實驗表明,納米銀對細菌和真菌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但是納米銀對真菌具體的殺菌過程及機理還不是十分清楚。


生物體內3種重要的保護酶:超氧化物歧化酶 (SOD)、過氧化氫酶 (CAT) 和過氧化物酶 (POD),可以防止體內活性氧的產生,清除超氧自由基、H2O2和過氧化物以及降低或抵制羥基自由基的生成等。尹大川等研究了木霉菌株T43及其抑菌活性物質對4種林木病原菌的3種保護酶 (CAT、POD、SOD) 活性的影響,結果發現,菌株T43發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病原菌3種保護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,可導致病原菌3種保護酶活性降低,尤其是SOD活性下降得最為顯著,從而破壞了細胞的完整性。


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作為肌體內的滲透調節物質,當肌體受到外界壓迫時,能夠降低這種傷害。研究表明,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變化可以反映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、變性及降解等。丙二醛 (MDA) 含量變化可以反映膜結構的破壞程度,是反映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標。


因此,本試驗利用化學還原法制備納米銀,研究納米銀對小麥赤霉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對菌體內SOD、POD、CAT三種酶活性和對丙二醛、可溶性蛋白、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,以此來探討納米銀的抑菌機理,為納米銀抑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,為解決病原真菌入侵性感染和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提供參考。


1 材料與方法

1.1 供試菌株


供試菌株:小麥赤霉病菌,由中北大學微生物實驗室提供。


1.2 納米銀的制備


首先將10 mL、0.02 mol/L硝酸銀 (AgNO3) 溶液和10 mL、3%聚乙烯吡咯烷酮 (PVP) 溶液混合,然后將該混合液攪拌2 h (室溫),最后在攪拌的同時,逐滴滴加10 mL、0.01%硼氫化鈉 (NaBH4) 溶液,制備納米銀溶膠。納米銀溶膠經過離心、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洗滌數遍、真空干燥得到納米銀粉末。在NaBH4溶液的滴加過程中,反應溶液逐漸變為亮黃色,說明納米銀的形成。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表征納米銀溶液的UV-vis吸收光譜,進一步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 (TEM) 表征納米銀的粒徑。


1.3 納米銀的抗菌活性


利用生長速率法測定納米銀的抑菌活性。具體方法如下:用馬鈴薯葡萄糖(PDA)培養基將納米銀稀釋成終濃度為10、5、2.5、1.25 μg/mL。取培養5 d的5 mm直徑的菌餅,將其輕放于含上述已配制好的不同濃度納米銀的培養基平板中 (有菌絲的一面朝下)。以不添加任何物質的PDA平板作為空白對照,放入28 ℃培養箱中培養,每個處理重復3次。3 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病原菌的直徑,計算菌絲生長抑制率、納米銀濃度的毒力回歸方程以及50。


1.4 供試菌的處理


用打孔器取培養5 d、直徑5 mm的菌餅,接種到PDA液體培養基中,靜置培養8 d,將菌絲體用蒸餾水洗滌3次,用吸水紙吸干,準確稱取菌絲0.5 g,分別放入20 mL、10 μg/mL納米銀溶液浸泡2、4、6、8、10 h,過濾菌絲體,用蒸餾水洗滌3次。實驗重復3次,測定納米銀對小麥赤霉病菌保護酶活性、MDA含量、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,其中用DDS-11A型電導儀測定電導率,實驗以蒸餾水作為對照。


1.5 酶活性測定


SOD酶液制備:往已處理過的菌絲體中加入5 mL、0.05 mol/L磷酸緩沖液 (pH 7.8,含有1% PVP,0.5 mmol/L巰基乙醇和0.1 mmol/LEDTA),冰浴研磨,于4 ℃、10 000 r/min冷凍離心15 min,得到上清液,置于4 ℃冰箱保存。SOD酶活性采用氮藍四唑法測定。


POD和CAT酶液的制備:往已處理過的菌絲體中加入5 mL、0.05 mol/L的磷酸緩沖液 (pH 7.0,含0.1 mmol/LEDTA),冰浴研磨,4 ℃、10 000 r/min冷凍離心15 min,得到上清液,置于4 ℃冰箱保存。POD酶活性利用愈創木酚法測定。CAT酶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測定。


1.6 丙二醛 (MDA) 含量的測定


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測定小麥赤霉病菌中MDA含量。


1.7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


可溶性蛋白提取:在1 g已處理過的菌絲體中加10 mL蒸餾水研磨,所得勻漿于12 000 r/min離心15 min,得上清液,定容至10 mL,得粗提液。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-250法測定。


1.8 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


可溶性糖提取:在1 g已處理過的菌絲體中加入10 mL蒸餾水,沸水浴20 min,冷卻過濾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,得粗提液。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。


1.9 數據處理與分析


采用SPSS 22.0和OriginProPorable 8.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。


納米銀的制備方法及對小麥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響(一)

納米銀的制備方法及對小麥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響(二)


相關新聞推薦

1、PlcR在炭疽芽胞桿菌A16R中對其生長狀態、溶血酶活性及神經磷脂酶活性影響(一)

2、犬奇異變形桿菌及其噬菌體分離鑒定、生長曲線及藥敏試驗(二)

3、鴨瘟病毒DEV gG 基因缺失株的構建、體外生長曲線和蝕斑形成能力測定

4、327株不同種類鏈球菌的體外藥敏試驗檢測方法(一)

5、高糖酵母和低糖酵母耐性生長曲線評估方法